2016年劳动领域典型案例及热点事件盘点分享会

2016年,注定是劳动法律法规推陈出新、劳动争议案件纷繁复杂的一年。在这一年当中,劳动合同法修改的呼声不断升温,新型用工模式层出不穷,滴滴、美国优步案引发很多社会关注。同时,北京女职工就业歧视案、开除菜盆洗经期内裤员工等企业违法案件引发学者们的热议。作为国内领先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供应商,中智公司于2016年1月13日举办了HR沙龙互动----《盘点2016》,采用“案例呈现、智库分享”的形式,与大家沟通典型案例的处理思路和法律依据,分享实务操作经验和独特观点。
 
本次培训我们邀请了北京市某人民法院专家型法官作为活动嘉宾,其在劳动争议审判实务方面,具有数十年的审判经验,对于各类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有独到的观点和思路。在本次培训中,嘉宾首先与各位HR分享了《劳动合同法》修法的最新动态。去年年初,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6年年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发表演讲,楼部长在发言中表示,目前劳动合同法存在问题,不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终损害了我国经济。他还透露,下一步将调整劳动合同法,体现劳资双方平衡。在之后的“两会”上,也有许多人大代表针对《劳动合同法》的问题、“利” “弊”,提出了多方面的意见。修改《劳动合同法》再一次成为社会热点。在本次沙龙中,嘉宾们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视角分别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其中包括,认为《劳动合同法》不是造成用工成本升高的主要因素。讨论了《劳动合同法》是否造成了企业用工灵活性的不足?嘉宾认为,《劳动合同法》限制了企业的任意解雇权和到期终止劳动合同的权利,但不能就此说造成企业用工缺乏灵活性。企业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做出灵活的调整,企业“解除难”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企业管理水平有限。最后,嘉宾总结了观点,认为《劳动合同法》倾向保护劳动者,但并非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关于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情势变更原则,《劳动合同法》在限制用人单位劳动合同解除权的情况下,应当适度放开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经营自主权。劳务派遣与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之间的过渡,是企业的自然选择,应当正视。《劳动合同法》应当调整,但是企业的管理理念也不能停留在资方独享管理权的初级阶段,应当更多的重视对于文化、制度和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需要一个严格的法律规范秩序。
 
沙龙的下一议程,是通过案例呈现,分析其中的争议焦点和实际操作难点。就美国优步案件和国内的嘀嘀司机与公司纠纷案件,对比分析了新型用工形式下应该如何认定劳动关系。同时,与参会人员分享了“劳动合同履行、劳动合同变更、劳动合同解除”等几个方面的典型劳动争议案件,通过“开除菜盆洗经期内裤员工的企业解除案”解析过错性解除的操作难点;通过“天价违约金案”解析高管解除的难点;通过某国投信托案及某信息科技公司劳动争议案,解析末位淘汰解除与非过错性解除的难点。
 
本次培训首次采用了两位专家扮演不同角色实战演练的模式,针对于现阶段企业解除难的现状,中智公司的资深法律顾问张家玮先生就不能胜任工作解除难、违法规章制度解除难等提出应对措施,由法官对这些应对措施予以评价,并指出措施中有待完善的操作,将制度与司法实践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加深了企业劳动用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最后,在本次培训的互动交流环节,参加培训的HR针对公司日常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法官和中智法律顾问进行了详细地咨询。两位专家针对各个HR的提问进行了细致、精彩的回答,现场气氛十分融洽。
 
通过本次培训,我们希望可以切实帮助各位HR对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对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及应对思路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对员工关系的掌控能力,加深劳动用工风险防范意识,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法律部  陈冬梅撰稿)